配资网站开户你要是不根据自己的情况调节
一味吃药,不顾天气,这事儿听起来是不是有点“药到命除”的味道?钟南山院士曾在多个场合提醒:高温天气下,吃降压药这件事,可千万别只盯着血压计的数据,而忽略了身边隐藏的危险。。
你以为吃了降压药就万事大吉?高温天气可不是闹着玩的
我们先来直说一个很多人不愿面对的现实:高温天对高血压患者来说,是场“安静的风暴”。你可能没意识到,光是气温超过33℃,人体的血管就开始扩张,这是身体自我调节体温的反应。
但问题来了:你吃的是扩张血管、降低血压的降压药,外界温度又让血管“自动扩张”。这就像一辆下坡车,刹车没踩好,一不留神就冲进沟里了。药物+高温=双重降压效应,低血压风险直线上升。
再说得直白点:你以为自己是在维持血压,其实可能在悄悄地“压垮”身体。
“头晕、乏力、走不稳”?可能不是老了,是你药吃多了
夏天走在路上,几位老人提着菜篮子,走着走着就蹲下了。路人一问,说是“天太热,头有点晕”。可真相往往不是热得中暑,而是低血压导致脑供血不足。
根据《中华高血压杂志》的一项研究,65岁以上高血压患者在7~8月出现低血压症状的几率高达22.4%,而绝大多数人并没有调整药量或服药时间
中医讲究“因时施治”,到了三伏天,阳气最盛,汗液不断,人体水分盐分流失严重,脏腑功能也受到牵制。此时服药不当,极易“药重伤体”。
换句话说,你不是老了,是“药过头”了。
喝水少、出汗多,药效可能早就“走味”了
再来聊点中医的老理儿。中医讲“津液为血之母”,出汗多了,津液损伤,气血皆虚。而现代医学也指出,出汗量大、饮水不足,会加快肾脏对药物的清除速度,降低药效。
你吃的是早上7点的降压药,结果中午12点汗如雨下,体内药物浓度可能已经不到一半。这不是“降压”,这是“假压”。
有些人为了“防止中暑”,干脆把水喝得少,结果血液变稠,心脏供血负担加重,不仅血压没降,反而变得更危险了。
这不是玩笑,是很多中老年人夏天晕倒背后的真相。
为啥有人吃同样的药,夏天就出问题了?关键在“个体差异”
很多人不理解:自己吃的药和邻居王大爷吃的一样,王大爷没事,怎么我就出问题了?
中医有句话叫“同病异治”,西医也讲个体化治疗。哪怕是同一款药,不同人的肝肾代谢功能、体质、出汗情况、饮食结构,差别都大得很。
特别是夏天,人体代谢变得比冬天快,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速率也变化明显。有些人肝功能好,药代谢得快,血压一下降得太猛;有些人肾功能差,药残留多,副作用就来了。
再打个比方:有人是“电动车”,有人是“卡车”,吃一样的油,跑出来的效果当然不一样。高温就是那“陡坡”,你要是不根据自己的情况调节,很容易“翻车”。
别只盯着血压计,忽略了身体的“报警灯”
很多人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测血压,一看到正常值,心里就踏实了。可你有没有想过,你的身体其实比血压计更懂你?
心悸、头晕、乏力、视线模糊、走路打飘,这些都是身体在“喊话”你:药是不是吃多了?是不是该调整了?
中医讲“望闻问切”,最重要的不是一个数值,而是整体状态的变化。高温天,不仅要测血压,更要看舌苔、听呼吸、摸脉象,甚至观察走路姿态。
数字不能替代感知,特别是在温度逼近40℃的时候。你以为是在“稳压”,身体却在“报警”。
那到底该咋办?不是停药,而是“懂药”
我们不是鼓励大家擅自停药,那是乱来。关键是要学会“懂药”,在高温天做出科学调整。
第一,服药时间要合理。避开高温时段,比如把早饭前服药,改成早饭后,避免空腹加高温双重刺激。
第二,饮食要跟上。别小看一碗绿豆汤或者一碟拌苦瓜,这些食物不仅祛暑,还能辅助降压,中医讲“清热解毒、利水消肿”。
第三,定期复诊。别光看药盒上的剂量,医生根据你的夏季状态可能会建议减半、换药或调整频次。
第四,关注脉象和舌苔。中医师通过这些“窗口”能精确判断药性是否过重,是否该添点“温阳”之物,比如黄芪、党参。
第五,别盲目跟风。别人吃的药不一定适合你,特别是那些号称“进口新药”的,夏天用错了,反而伤肾又伤心。
一点文化冷知识:古人怎么应对“高温+高血压”?
你可能不知道,《黄帝内经》早在几千年前就提到“暑邪入心,汗泄太过则伤阳”。古人夏天不靠空调,而是靠“调养”:喝藿香正气水、吃酸梅汤、睡子午觉、走廊乘凉。
而在药物上,他们讲究“藏药于食”,少用猛药,多用食疗,比如冬瓜皮煮水、荷叶泡茶,这些都能平稳降压、清热利湿。
现代人天天空调、冰饮、油炸,还加上降压药,这一“组合拳”打下来,身体自然吃不消。
写在最后:高温天,别拿身体当“试药机器”
吃药从来都不是“一劳永逸”的买卖,特别是高温天,你吃下的不只是药,还是一场对身体调节能力的考验。
高血压不是“敌人”,不懂药才是真正的隐患。希望你吃下的不只是药片,还有对身体的理解、对健康的敬畏。别把“降压”理解成“压到底”,那就不是健康,是冒险。
温馨提示:以上提到的情况并非适用于所有人,如有不适应症或疑似低血压反应,请及时前往正规医疗机构进行诊断与治疗,切勿擅自增减药量或停药。
参考文献:
[1]钟南山.慢性病与高温环境的交互影响研究[J].中华预防医学杂志,2023,57(5):481-485.
[2]王丽,张志刚.高温环境下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风险分析[J].中国实用内科杂志,2024,44(3):210-214.
[3]李建国,刘红.中医视角下高温天高血压调养策略探析[J].中医药导报,2025,31(4):56-59.
杭州股票公司排名,中国股票配资网官网首页,恒指期货开户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
- 上一篇:十大证券公司的排名有线连接速度也能保证
- 下一篇:没有了